关注微信 随时预约
开放小测试
APESK大脑优势理论测验
2025年10月15日 08:08 王惠湘

 简介:

 大脑优势模型的理论基础是Herrmann Brain Dominance Instrument——全脑优势思维模型,由美国的奈德·赫曼博士于1976年创立。该模型不仅揭示个体本能思维偏好,更展现环境适应中形成的应对能力,为个人发展及组织管理提供更科学、落地的实践指导。

 

 阐述:

 所谓大脑优势,就是藏在我们思维与行为里,关于自身潜能的“秘密信号”。

 漫漫人生,我们都渴望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节奏与方向,而大脑作为思维的“司令部”其优势倾向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。外部世界的挑战纷繁复杂,如同浩瀚星海难以一一细数,可内心对自我优势的探索,往往只需要我们先迈出认知的第一步。当我们愿意去了解自己的大脑优势时,就向更高效、更从容的自己迈进了一步。

 今天我们来简单探索自身的大脑优势倾向,从而勇敢地迈出发挥大脑优势、助力个人成长的第一步:


 一、在帮助人的问题上我倾向于:

 1.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但若他来找我,那我会安排好我的事情后帮他

 2.帮助人可以体现我的价值和能力,我会欣然前往

 3.无关者何必要帮,但我若承诺,必定帮到底

 4.虽无英雄打虎之胆,却有自告奋勇之心,被需要的感觉是很好的

 

 二、面对他人的赞美,我的第一反应是:

 1.没有也无所谓,特别欣喜那也不至于

 2.我不需要那些无关痛痒的赞美,宁可他们欣赏我的能力

 3.有点怀疑对方是否真心赞美

 4.赞美总是一件令人心情非常愉悦的事

 

 三、面对生活现状,我的行为习惯更加倾向于:

 1.外面怎么变化与我无关,我觉得自己这样还不错

 2.这个世界如果我没什么进步,别人就会进步,所以我需要不停地前进

 3.常考虑利害得失,想办法提高生活质量

 4.每天的生活开心快乐最重要

 

 四、对于规则我内心的态度是:

 1.严格遵守规则是我一贯的作风

 2.打破规则,希望由自己来制定规则而不是遵守规则

 3.严格遵守规则,并且竭尽全力做到规则内的最好

 4.不喜被规则束缚,不按规则出牌才新鲜有趣

 

 五、我认为自己在行为上的特点是:

 1.慢条斯理,办事按部就班

 2.集中精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,善于抓住核心要点

 3.慎重小心,为做好预防及善后,会不惜一切而尽心操劳

 4.丰富跃动,不喜欢约束,倾向于快速反应

 

 六、在面对压力时我比较倾向于选用:

 1.眼不见为净地分解压力

 2.压力越大抵抗力越大

 3.和别人讲也不一定有用,思考化解压力的可行解决办法

 4.本能地回避压力,回避不掉就用各种方法来宣泄出去

 

 七、当结束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时我会

 1.非常难受,可是日子总还是要过的,时间会冲淡一切的

 2.深陷在悲伤中,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难以自拔,也不愿再接新的人

 3.虽然觉得受伤,但一旦下定决心,就会努力把过去的影子摔掉

 4.痛不欲生,需要找朋友倾诉发泄,寻求化解之道

 

 八、面对他人的倾诉,我大多时候倾向于:

 1.倾听,不太发表意见

 2.做出一些直觉上的推断

 3.给予一些分析或推理

 4.认同并理解对方感受


解读:

 一、在帮助人的问题上我倾向于

 选项1: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但他若来找我,那我会安排好我的事情后帮他”,体现出较为理性、注重自身事务规划,在帮助他人时会先考虑自身节奏,不过也有一定的助人意愿,只是需要在自己事务有序的前提下。

 选项2:“帮助人可以体现我的价值和能力,我会欣然前往”,说明助人动机中带有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,乐于通过帮助他人来展现自身能力,积极主动且渴望得到认可。

 选项3:“无关者何必要帮,但我若承诺,必定帮到底”,反映出注重承诺、有原则,不会随意去帮助他人,但一旦答应就会认真负责地完成,体现出责任感和边界感。

 选项4:“虽无英雄打虎之胆,却有自告奋勇之心,被需要的感觉是很好的”,展现出纯粹的助人热情,不掺杂功利目的,享受被他人需要的情感体验,情感驱动型的助人倾向明显。

 

二、面对他人的赞美,我的第一反应是

 选项1:“没有也无所谓,特别欣喜那也不至于”,显示出对赞美比较淡然的态度,内心相对平静,不大会因外界的赞美而有强烈的情绪波动,自我认知相对稳定。

 选项2:“我才不要那些无关痛痒的赞美,宁可他们欣赏我的能力”,体现出对赞美有较高的要求,更希望得到对自身能力的认可,而非表面、泛泛的夸赞,注重实质的肯定。

 选项3:“有点怀疑对方是否真心赞美?”,反映出较为敏感、多疑的特点,在面对赞美时会先去审视其真实性,对他人的态度会进行思考和判断。

 选项4:“赞美总是一件令人心情非常愉悦的事”,表现出能很直接地从赞美中获得积极情绪,容易因他人的肯定而感到开心,情感体验比较直接和强烈。

 

三、面对生活现状,我的行为习惯更加倾向于

 选项1:“外面怎么变化与我无关,我觉得自己这样还不错”,体现出一种安于现状、自我满足的心态,不太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,更关注自身当下的状态是否舒适。

 选项2:“这个世界如果我没什么进步,别人就会进步,所以我需要不停地前进”,显示出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,有危机意识,会因担心被他人超越而不断努力提升自己。

 选项3:“常考虑利害得失,想办法提高生活质量”,反映出较为务实、注重实际生活改善的特点,会通过理性分析,去寻求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方法。

 选项4:“每天的生活开心快乐最重要”,展现出重视当下生活的情绪体验,把快乐作为生活的核心追求,相对更注重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。

 

四、对于规则我内心的态度是

 选项1:“严格遵守规则是我一贯的作风”,体现出严谨、守序的特点,对规则有高度的认同和敬畏,会自觉地在规则框架内行事,注重秩序和规范。

 选项2:“打破规则,希望有自己来制定规则而不是遵守规则”,显示出极具挑战精神和领导欲,不满足于遵循现有规则,更想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,有较强的掌控欲和创新突破的倾向。

 选项3:“严格遵守规则,并且竭尽全力做到规则内的最好”,反映出不仅自己遵守规则,有维护规则秩序的意愿,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影响力意识。

 选项4:“不喜欢规则束缚,不按规则出牌才新鲜有趣”,表现出追求自由、喜欢创新和变化的特点,觉得规则限制了自身的灵活性和创造性,乐于尝试突破常规的做法。

 

五、我认为自己在行为上的特点是

 选项1:“慢条斯理,办事按部就班”,体现出做事沉稳、有计划,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节奏,注重步骤的有序性,属于比较稳妥的行事风格。

 选项2:“集中精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,善于抓住核心要点”,显示出目标导向明确,能快速抓住事物的关键,高效地为达成目标而行动,具有较强的专注力和执行力。

 选项3:“慎重小心,为做好防范及善后,会不惜一切而尽心操劳”,反映出考虑周全、谨慎细致的特点,会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,并且愿意为事情的妥善处理付出努力,责任心强。

 选项4:“丰富跃动,不喜欢约束,倾向于快速反应”,展现出思维活跃、行动敏捷的特点,不喜欢被条条框框限制,能对各种情况快速做出回应,应变能力强。

 

六、在面对压力时我比较倾向于选用

 选项1:“眼不见为净地分享压力”,体现出一种回避、分散压力的应对方式,通过不与压力正面激烈对抗,来缓解压力带来的冲击,相对比较平和。

 选项2:“压力越大抵抗力越大”,显示出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挑战精神,会把压力视为激发自身潜能的动力,越有压力越能奋起应对,属于积极进取的应对类型。

 选项3:“和别人讲也不一定有用,思考化解压力的可行解决办法”,反映出更倾向于独自思考、理性分析来解决压力问题,相信通过自身的思考能找到应对压力的方法,比较独立和理智。

 选项4:“本能地回避压力,回避不掉就用各种方法宣泄出去”,表现出面对压力时先有回避的本能反应,若无法回避则会通过宣泄的方式来释放压力,情绪表达相对直接。

 

七、当结束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时我会

 选项1:“非常难受,可是日子总是还要过的,时间会冲淡一切的”,体现出一种接受现实、寄希望于时间疗愈的态度,虽然痛苦但能认识到生活要继续,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接纳能力。

 选项2:“深陷在悲伤中,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难以自拔,也不愿再接触新的人”,显示出在感情结束后,会经历较长时间的痛苦和沉浸,难以快速走出,对新的感情也比较抗拒,情感比较深沉和执着。

 选项3:“虽然觉得受伤,但一旦下定决心,就会努力把过去的影子抹掉”,反映出有一定的决断力,在经历痛苦后,能下定决心去摆脱过去的影响,主动去寻求新的开始,有较强的自我驱动力。

 选项4:“痛不欲生,需要找朋友倾诉,寻求化解之道”,表现出在感情结束时,会有强烈的痛苦情绪,并且会通过向朋友倾诉的方式来寻求支持和帮助,以此来化解痛苦,依赖社交支持来应对情感危机。

 

八、面对他人的倾诉,我大多时候倾向于

 选项1:“倾听,不太发表意见”,体现出善于倾听、尊重他人表达的特点,会给倾诉者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,自身相对比较内敛和包容。

 选项2:“做出一些直觉上的推断”,显示出会根据自己的直觉对他人倾诉的内容做出判断和推断,思维比较敏捷,注重第一感觉和快速反应。

 选项3:“给予一些分析或推理”,反映出倾向于用理性分析的方式去回应他人的倾诉,会帮助倾诉者梳理事情的逻辑,提供有思考性的建议,比较理智和有条理。

 选项4:“认同并理解对方感受”,表现出能很好地共情,去认可和理解倾诉者的情绪和感受,让倾诉者感受到被接纳和支持,情感共鸣能力较强。

 

?
  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
  •  地址:南岸校区学创园1楼心理新场地/兰花湖片区崇德楼116室/江北校区校医院三楼
  •  电话:023-62769845
  •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援助
  •  热线电话: (023) 67530101
COPYRIGHT ? 重庆工商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