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常识

1.鸟笼逻辑

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,过不了几天,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:把鸟笼扔掉,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。这就是鸟笼逻辑。过程很简单,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,只要有人走进房间,看到鸟笼,就会忍不住问你:“鸟呢?是不是死了?”当你回答:“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。”人们会问:“那么,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?”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,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。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: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。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。

2.破窗效应

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“破窗效应”,就是说,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,没有人去修补,隔不久,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; 一面墙,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,很快的,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,不堪入目的东西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,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,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,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,丝毫不觉羞愧。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。

3.责任分散效应

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,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,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。当她绝望地喊叫:“有人要杀人啦!救命!救命!”听到喊叫声,附近住户亮起了灯,打开了窗户,凶手吓跑了。当一切恢复平静后,凶手又返回作案。当她又叫喊时,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,凶手又逃跑了。当她认为已经无事,回到自己家上楼时,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,将她杀死在楼梯上。在这个过程中,尽管她大声呼救,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,但无一人来救她,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。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,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。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。

4.帕金森定律

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,写出一本名叫《帕金森定律》的书。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:一个不称职的官员,可能有三条出路,第一是申请退职,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;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;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。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,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;第二条路也不能走,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;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。于是,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,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,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。两个助手既然无能,他们就上行下效,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。如此类推,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,人浮于事,相互扯皮,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。

   5.晕轮效应

所谓晕轮效应,就是在人际交往中,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,掩盖了其他特征,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。在日常生活中,“晕轮效应”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。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,或衣着打扮、生活习惯看不顺眼,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;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,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,真所谓“一俊遮百丑”。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,其错误在于:第一,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,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,就像盲人摸象一样,以点代面;第二,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,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;第三,它说好就全都肯定,说坏就全部否定,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。总之,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,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。

 

 

走进心理学大师

约翰•华生(John Broadus Watson,1878年1月9日—1958年9月25日)是美国心理学家,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。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。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、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。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,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,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,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。他还把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动物研究、儿童教养和广告方面。他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华生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,把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,而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行为,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行为主义心理理论体系。他认为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,他贯彻经验实证原则,继承机能主义的传统,认为心理学是纯粹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。由此,华生认为凡是不可经验的对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对象,主张放弃内省法,放弃所有与意识有关的范畴,如感觉、情绪、思维等等。

华生认为,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全部活动。为了便于对行为进行客观的实验研究,他把行为和引起行为的环境影响分析为两个简单的要素,即刺激(S)和反应(R)。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或内部的变化;而反应则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。这样,全部行为,包括身体活动,也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,都不外乎是一些物理变化引起的另一些物理变化而已。

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:(一)外显的习惯反应,如开门锁、打网球、拉小提琴、与人交往等;(二)内隐的习惯反应,包括条件反射所引起的腺体分泌、无声言语(即思维)、身体的定向或态度;(三)外显的遗传反应,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的本能和情绪反应,如抓握、打喷嚏、眨眼等;(四)内隐的遗传反应,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。

华生进而强调,反应是有特定的刺激引起的。这些刺激可以是简单的,比如投在视网膜上的光波,可以是是复杂的,比如社会生活中的一组复杂的刺激。华生认为,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,以便人们在已知刺激后,能预测将会发生怎样的反应,或者已知反应后,能够指出有效刺激的性质,从而建立起了著名的S-R公式。

 

趣味心理测试

日常生活中,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与很多陌生人打交道,如何能够与陌生人愉快地交谈,甚至成为朋友,这就要考验我们的社交能力了。想知道你的社交能力是强还是弱吗?下面来做一个心理小测试!

 

测试内容:请你准备一张纸、一支笔,在纸上画出你心中的太阳,你会把太阳画在纸上的哪一个方向呢?

A﹒画在纸的左上方

B﹒先画一座山,再把太阳画在山峦中

C﹒画在纸的正中央

D﹒画在纸的右上方

 

 

 

测试结果:

 

A

你的企图心强烈,有着乐观的态度,能够奋勇向前、不顾一切往前冲,但一定不可忽视前方的障碍,不要只会一个劲地冲。你的决断力与行动力在同行之中是佼佼者,只不过有时行事太冲动而欠考虑,凡事三思而后行,才不会有太多后悔的事情发生。

 

B

你通常是个性情温和的人,比较缺乏安全感,但因为个性善良,常能得到他人的帮助,也就是说经常有贵人相助。

 

C

你的社交关系不太及格,是因为你对事物的是非有独特的见解及敏锐的判断,从不委屈自己做认为不合理的事,因此常给人不通情达理的感觉。所以不要太过于傲骨,也要适当地随波逐流。

 

D

你是缺乏主导性的性格,但你总能观察入微、善解他人心意。由于你的细心体贴,常赢得别人对你的信任,而且不论你遇到什么挫折,都能愈挫愈勇,努力克服。

 

心理推理题
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所谓的谎言是一种自我表演的手段,是出于掩饰真相或者展露个性的目的。俗话讲,一个谎言要用几百个谎言来去掩饰。因此,但凡是谎言,总会有破绽的,这取决于一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如何了。一个人在说谎时往往会脱离实际,并且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微表情动作。那么,就通过下面的心理学测试来看你的逻辑推理能力如何吧!

 

题目:

在炎热的夏季,人们的心情也格外的浮躁。在某偏远小镇的警察署接到一起报案,警员们也感到非常的烦躁,无奈还是要出警询问。这是在一个小别墅内发生的案件,死者是家里的男主人,另外还有四个人在家里,一个是女主人,一个是厨师,一个是女仆,还有一个是园丁。

警察将他们一一询问,女主人说清晨跟丈夫吵架,一直躲在卧室哭泣;厨师说正在准备午饭;女仆说自己在摆放餐具,最后园丁说自己在花园浇水。经过缜密的分析后,警察马上确定了一名嫌疑人。那么,究竟谁才是凶手呢?

 

 

 

正确答案:

 

A,你答对了吗?如果答对了,这说明你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强,对于线索的整理与分析很全面。

 

线索分析:

首先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,一个是季节节点,确定这是在炎热的夏季。然后再确认是否有不在场证据,根据题目可知,当时4个人都在单独活动,因而无法确定不在场证据。下一步分析他们的口供,根据女主人的口供似乎只有她与死者有矛盾冲突,当然,这都是在假设他们说的都是实话的前提下。根据厨师和女仆的供述可知,他们应该在做同样的事情,那就是准备午饭。下面分析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常理,因为凶手是一个人,因此厨师与女仆没有必要互相包庇,他们的行为是符合常理的。女主人因为和丈夫吵架,所以躲在房间哭泣也是合情合理的。再来分析园丁的行为是否合理,他说自己在浇花,根据常识,在夏日的中午是不可以浇水的,说明他在说谎,因此,最大的嫌疑就是园丁。最后分析他的动作,双手插口袋,这是一种抗拒审问的态度,这说明他在掩饰真相,所以可以确定凶手是园丁。

 

心理分析:

在进行复杂线索处理的时候,要遵循一定的规则,否则就会没有头绪。如果你因为觉得妻子与丈夫发生争吵而确定是妻子,这说明了你的逻辑推理能力偏弱,过于感性化,做事容易冲动,缺乏理性。如果你在怀疑厨师或者女仆,这反映了你缺乏一定的实践,做事偏重空想,缺乏逻辑推理能力。

 

 

(责任编辑:纪媛媛)

上一条:心理学常识
下一条:心理学常识

关闭